乡村振兴 用“美”作答,湄潭县“三美五示范”打造最美乡村纪实

乡村振兴 用“美”作答,湄潭县“三美五示范”打造最美乡村纪实

15阅读 2022-03-19 08:36 快讯

湄潭,有乡村振兴最美样子——

鱼泉街道偏岩塘村,白墙青瓦的民居“点缀”山脚,乘着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东风,民宿和农家乐成为了疲惫心灵最佳归属;

西河镇石家寨村,“寨管家”这种党组织领导下的微治理体系,从“无人管”到“看到就管”,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氛围;

湄江街道核桃坝村,七味茗香茶叶进出口公司的红茶系列产品“漂洋过海”,远销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

……

湄潭,有乡村振兴最足劲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落实省委书记谌贻琴在湄潭调研时提出的“三美五示范”的贯彻意见,即建设“生态美环境优、生产美产业强、生活美百姓富”的贵州最美乡村,在发展县域经济和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建设、提升乡风文明、推进改革试验、人才队伍建设上作示范,努力“在全国比高低、在全省当样板”。

生态美环境优

阳春三月,湄潭县茶城大道旁的乾艺梅园景区,花香迎面而来,游客闻香赏梅,感受春日之美。

驱车近200公里,一睹垂枝梅“芳容”,来自贵阳的游客魏玉凤大呼“值得”,邀上好友拍照片、发抖音,湄潭的生态之美,留在影像中,更刻在了她的心里。

有着“云贵小江南”美誉的湄潭县,境内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生态空间格局合理,森林覆盖率达66.1%。

这份“生态之美”,演绎着发展之“变”。

站在复兴镇随阳山村八角山上,透过薄薄雾霭俯瞰,一幢幢黔北民居点缀其间,一派幸福、恬静的山水田园风光。72岁的老支书范佐文做梦都没想到,昔日偏远的小山村,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以茶叶为主导产业,随阳山村种绿、护绿、养绿,坚持走茶旅融合发展道路,打造了“茶叶为媒、茶海为景、文化为魂”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依靠好生态过上了幸福日子。

这份“生态之美”,留住了浓浓乡愁。

永兴镇扎实推进村庄规划“一图一表一说明”,全力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按照“农民建房进寨子,企业建厂进园区”的理念,建什么?建在哪儿?编制在图上,看得清清楚楚,写得明明白白,让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生态和环境是湄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底线,“生态美环境优”既包括自然生态,也蕴含着政治生态、人文生态和发展生态的“美”和“优”。

湄潭县响亮提出,要从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汲取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做好“人”“商”“文”三篇文章,为建设贵州最美乡村提供坚强保证。

围绕“人”,实施“双培养”工程,着力打造一支优秀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和爱党爱国爱家乡的乡村振兴后备力量,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精准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服务基层、服务发展。

围绕“商”,全力建设最优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五个通办”,优先、高效、及时办理并反馈企业诉求。全力打造“贵人服务”品牌,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围绕“文”,持续挖掘传承红色文化、茶文化、浙大西迁文化、民俗民间文化,参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让文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生产美产业强

走进永兴镇万亩茶海,登观海楼,一望无垠的茶海尽收眼底,享受洗眼洗心洗肺的惬意。

茶,是湄潭的“饭碗”,全县茶叶种植面积60万亩,“吃茶饭”“念茶经”覆盖了全县8.8万户35.1万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茶,也是湄潭实现乡村振兴的“希望”。围绕“有故事、有味道、有内涵、有文化”的“四有好茶”理念,湄潭持续推进茶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让每个环节都有“溢出效应”。

白桃乌龙、蜜桃乌龙、柠檬红茶……这些日子,一款款来自湄潭的新茶饮在天猫超市、京东等网络平台上爆红,独特的口感、卡通的包装,赢得了众多年轻人“热捧”。“让茶叶喝出年轻与时尚。”贵州湄潭兰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循告诉记者,湄潭优质茶叶配合桂花、茉莉、玫瑰等花干,给茶叶赋予了新的“身价”。

向内挖潜,还要对外扩张。

3月11日,位于湄江街道核桃坝村的七味茗香茶叶进出口公司,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装袋、称重,封口……库房里,是20吨准备出口巴基斯坦的红茶。“昨天才发往马来西亚38吨。”公司董事长黄大灿表示,自己的产品已远销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

湄潭在常态化抓好茶叶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对接综合保税区,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出口退税周转资金池,为茶企出口贸易保驾护航。去年,全县茶叶直接出口实现4362.7万美元,力争到2026年实现茶叶直接出口突破5亿美元。

小小茶叶,更推动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瞄准茶产业的延伸领域,湄潭着力引进茶叶机械加工生产公司和制造厂商,填补本地及周边县区对采茶、茶叶加工、茶具等茶机械及零部件的巨大需求;瞄准茶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集观茶、品茶、玩茶、购茶等为一体的旅游新模式,持续提升“中国茶海·休闲湄潭”知名度美誉度。

如今,湄潭正突出发展以茶业为主导,大米、白酒、香葱等优势产业齐头共进的绿色食品工业,推动特色优势农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加快突破以绿色食品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实现从农产品生产大县向绿色食品工业强县的转变。

生活美百姓富

傍晚时分,抄乐镇落花屯社区旁的现代化灯光球场,人声鼎沸,一场小型的篮球对抗赛正在上演。一旁,塑胶足球场上,几个年轻人正在快乐地踢球。

正摩拳擦掌准备上场的村民王忠告诉记者,汽车开到家门口,上学不用远处走,休闲娱乐在身边,务工就在村里头,农村就是最美丽的家园。

行走在湄潭的乡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让群众尽享生活之美,产业的加速崛起,更富了群众的口袋。如今,湄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00元,“走,到湄潭当农民去”不再是一句口号,更是发自心底的期盼。

生活美,乡风更文明。

“车不过十、礼不过百”简简单单八个字,成为湄潭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

曾经,湄潭县农村在婚丧嫁娶中存在大操大办、滥办酒席等陋习,为促进乡风文明,当地创新成立“红白理事会”,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特别的是,湄潭还进行了量化——送亲(葬)的车辆不能超过10台,礼金不能超过100元。看似有些“严苛”的要求,却因为简约而不失礼,赢得了群众的一致称赞。

同样走进群众心里的还有“寨管家”。这个“3+N”微治理体系,由乡镇党委选派一名指导员,村党组织选派一名包保员,村民推选一名寨长担任管理员,从群众中推选N名保洁员、管水员、护路员、安全员、护林员等担任管事员,把寨子里说话管用的人选出来,实现“事情有人管、利益有人护”,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西河镇党委书记余强表示,“寨管家”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基层社会治理的“万金油”和检验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如今,“寨管家”已在湄潭全面推广,各乡镇也围绕“寨管家”积极创新,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村寨的建设、治理中来。

生活美百姓富,更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发力。

湄潭作为全国首批1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无论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还是“四确五定”,抑或是率先实现集体建设用地的公开拍卖和有序流转等等,都有力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如今,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试点、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仍然持续释放着改革的“红利”,有效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资产。

县委书记沈建通、县长游海燕表示,湄潭将深入贯彻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统筹“三美共进”、争作“五个示范”,建设最美乡村。

来源:天眼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盘点大益近10年的10款烟香好茶!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